网站首页 |感悟爱情 |感悟友情 |感悟亲情 |金玉良言 |职场 |经商 |励志 |寓言

首页>职场 > 正文

曾国藩的保身进退之道

来源:小故事大道理2015-06-28 10:40:22【评论0条】点击数 0字号:T|T

 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,曾国藩的湘军日渐壮大,清廷对此十分担心,咸丰皇帝曾仰天长叹道:去了半个洪秀全,来了一个曾国藩。
  面对清廷的猜忌,手握重兵的曾国藩积极探寻保身进退之道,他精研《易经》,深知水满则溢,日满则亏,月圆则缺,器满则倾,因此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。
  曾国藩曾说:一般人只看到身居高位的人处于花团锦簇之中,而没有看到他们正于荆棘陷阱和沼泽之中,他们正处在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,稍有不慎就会遭遇杀身之祸。
  当其弟曾国荃率领湘军围攻太平天国的中心城市金陵时,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已在覆灭的边缘,而曾国藩的声威正是如日中天。
  那么如何才能在功成之际避祸呢?曾国藩认为应该首先劝说弟弟曾国荃将功劳推让一些,以减轻众人的嫉妒之心和清廷的猜忌之心。
  曾国荃久攻金陵不下,曾国藩便苦口婆心地劝他把打金陵的功劳让一些给李鸿章,同时也让李鸿章分担些风险,他说:金陵城久攻不下,我的意思是奏上朝廷请求准许少荃(李鸿章)亲自带领开花炮队、洋枪队前来金城会同剿灭敌军。
  如果李军大功告成,则老弟承受其辛劳,而少荃坐享其名,既可以一同接受大奖赏,又可以暗中为自己培养大福,单独享受大功名乃是折福之道,和别人分享功名则是得福的途径。若李军到了,金陵仍攻不下来,则朝廷对我们的责难也可以少一些,我们的责任也可以稍微轻一些。
  但碍于曾国藩的面子,李鸿章不愿与曾国荃抢功,虽然朝廷命令李鸿章迅速率军助攻金陵,而面对这个立大功的机会,李的部下也都跃跃欲试,但李鸿章都不为所动。
  幸好曾国荃不久后便攻下了金陵,但向朝廷报捷时,曾国藩却将自己的名字列于湖广总督官文之下,他还一再声称能成大功实赖朝廷的指挥和诸将同心协力,他们曾家兄弟全是仰赖天恩,得享其名,实是侥幸,只字不提一个功字,对李鸿章更是多加美言。
  然而,心高气傲的曾国荃却没有他大哥曾国藩的涵养,攻陷金陵的当天夜里就急忙上奏报捷,正如曾国藩一直所担忧的那样,满心以为会受到朝廷褒奖的曾国荃,却挨了当头一棒,上谕严厉指责曾国荃说,就是因为你的疏忽,才让千余太平军突围。很明显,这是朝廷有意对曾国藩兄弟吹毛求疵。幸好此时有人将太平天国的将领李秀成捆送大营,否则曾国荃便难下台了,但是清廷并未就此罢休,反而步步紧逼。
  几天后,清廷又追查金陵金银的下落:金陵陷于贼中十余年,外间传闻金银如海,百货充盈,着曾国藩将金陵城内金银下落迅速查清,报明户部以备拨用。
  而且上谕中直接点了曾国荃的名,警告他说:曾国藩以儒臣从戎,历年最久,战功最多,自能慎终如始,永保勋名。惟所部诸将,自曾国荃以下,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,勿使骤胜而骄,庶可长承恩眷。寥寥数语,却暗藏杀机:你曾氏兄弟如再不收敛,就别想永保勋名、长承恩眷了。
  老谋深算的曾国藩自然品出了这话中的味道,他心里很明白,如何处理好与清廷的关系,已成为能否保持其权力和地位的关键。
  于是,他一面劝说曾国荃主动以身体不适为由,向朝廷奏请回原籍养病,一面裁减湘军,最终消除了朝廷的猜忌,从而保住了勋名。
  温馨感悟:一个人最难做到的是在崇高的荣宠面前保持平静,但越是难做到,就越是要去做。知其雄,守其雌,知道自己强大,却安于处在柔弱的位置,才能强而不折,得以保全。

  (所属栏目:< 职场 > )

上一篇:精湛的射箭术       下一篇:招财树风波

精彩推荐 更多>>

网站简介| 网站地图| 广告服务| 商务合作| 联系我们| 客户服务| 诚聘英才| 网站律师| 会员注册| 产品答疑

小故事大道理版权所有 冀ICP备13010738号-1

帮助中心